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景崧晚清 1841 — 1903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唐景崧 永清 1895年五月—1895年五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1—1903 【介绍】: 广西灌阳人字维卿
同治四年进士
中法战起,自请出关招刘永福,率景字军与之共败法军于宣光
战后,除台湾道,累擢至巡抚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日本,士绅拥之为总统,宣告自立。
日军攻基隆,微服遁归厦门
有《请缨日》。
全台诗
唐景崧1841~1903),字维卿又字薇卿号南注南注生请缨客广西灌阳人
同治四年(1665)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授吏部主事
光绪八年(1882)越南,力劝刘永福黑旗军加入抗法行列。
光绪十年(1884)率「景字军」迎战法军有功,官升二品。
光绪十一年(1885)十月出任台湾兵备道,兼理学政
唐氏雅好文学,曾修葺台南道署旧有斐亭,创「斐亭吟社」,时邀僚属、诗友饮酒赋诗。
台人士之能诗者,悉礼致之,扢雅扬风,于斯为盛,一时台士竞为诗作。
又礼聘台南进士施士洁担任海东书院山长,挑选台士之秀异者如丘逢甲许南英汪春源等入海东书院就读,对当地文风之鼓倡,颇具影响力。
光绪十七年(1891)台湾布政使,驻省会台北
馀复屡邀文士百数十人集于官署,为诗酒之会,尤以竞作诗钟为能。
适因安溪林鹤年办理釐船捐等局务来台,赠以数十盆牡丹,故取名为「牡丹吟社」。
社员吟咏诗稿,景崧悉加收录,遂有《诗畸》之辑录。
此外,唐氏又好诗谜,台南台北两地任职时皆致力推展之,编有《谜拾》一书,对台湾谜学之发展影响颇大。
光绪二十年(1894)九月出任台湾巡抚次年(1895)割台议起,唐氏致电清廷,预言台民将有大乱,建议急请英俄为同盟以保台,并请辞巡抚职。
马关条约签订,全台哗然,唐氏复电告清廷,自云遭台人「劫留」,不得已暂允驻台,与当地绅民发布公告,宣示保台决心。
五月二十五日全台绅民倡建「台湾民主国」,共推唐氏为总统
六月五日,日军逼近台北城,唐氏搭德船从沪尾遁逃,内渡厦门,后归桂林
光绪二十三年(1897)支持康有为桂林的维新运动,光绪二十五年(1899)桂林「体用堂」中文总教习
晚年耽爱戏剧改革,为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桂戏」之奠基者。
著有《请缨日》、《寄閒吟馆诗存》、《看棋亭杂剧》。
唐氏在台之作可见者不多,以下据《诗畸》所收录之唐氏诗作为底本,参照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台北文物》六卷四期所刊赖鹤洲〈斐亭吟会‧牡丹诗社〉进行编校。
许俊雅、施懿琳合撰)
维基
唐景崧1841年—1903年),字维卿又字薇卿号南注南注生又号请缨客
广西省桂林府灌阳县人
同治年间进士入词林,改吏部主事
中法战争期间,请缨南下越南招抚黑旗军刘永福,且领军与法军激战有功,历升道员布政使,署末代台湾巡抚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台湾割让予日本后,曾短暂出任台湾民主国大总统八天。
后因日本军队从澳底登陆,唐景崧得知此消息,便携带银两逃回中国大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望曾清末民国初 1853 — 1929
全台诗
陈望曾1853~1929) ,字省三号鲁村,祖籍福建漳浦,后迁台南
同治九年(1870)举于乡,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授内阁中书,先后署广东雷州韶州府知府
施士洁萧逢源汪春源许南英并称「台南进士」。
乙未(1895)割台,携眷内渡。
板桥林家有姻亲关系,林尔嘉《林菽庄先生诗稿》中有多首与陈望曾唱和之作,民国三年(1914)五月菽庄钟社成立后,陈望曾亦参与其诗会活动,与施士洁萧逢源汪春源许南英五人,曾同住鼓浪屿,一时有「五凤齐飞入洞天」之誉 。
光绪二十五年(1899)任广东府知府
继而奉委提调广东海防兼善后总局。
三十四年(1908)任广劝业道
嗣调署按察使提学使、赏头品顶戴。
台籍进士在中国内地仕宦者,以望曾最为显达。
积资数十万。
国民革命之际,秘助民党。
后隐居香港太平山。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施士洁清末民国初 1855年12月19日 — 1922
全台诗
施士洁1855~1922),字沄舫号芸况又号哲园晚号耐公
台湾县治(今台南市)人,为进士施琼芳之次子。
未冠补博士弟子员,县、府、院三试均名列第一。
光绪二年(1876)中举,次年(1877)捷成进士,授内阁中书
生性放诞,不喜仕进。
返台后曾先后任教彰化白沙书院台南崇文、道学、海东书院。
丘逢甲许南英三位并称为清季三大诗人。
当时台湾兵备道唐景崧因仰慕其才,曾再三敦请施士洁参与政事,两人因此成为文字交。
唐景崧台湾巡抚,又招其入幕,以咨询政务并切磋文艺
乙未割台,施氏携眷内渡,寓居于福建省晋江西岑,时往来于厦门福州间。
和林尔嘉郑毓臣台湾内渡文士,流连诗酒,为当地诗社「菽庄吟社」之祭酒
1911年出任同安马巷厅长,1917年入闽修志局,既而寄居厦门
1922年五月病逝于鼓浪屿
施士洁台湾史上极富文名的进士王松台阳诗话》、连横台湾诗乘》都给他极高的评价。
其古体诗雄深雅健似苏、欧,近体则取法范、陆,得其沉郁深婉之旨。
著作有有《日记》一册、《乡谈声律启蒙》一册、《?园吟草》四册、《后苏龛诗钞》十一册、《后苏龛词草》一册。
后三种皆端楷誊写,近人黄典权认为应是施士洁仔细校定的手稿。
施士洁遗稿原藏于黄典权处,因蠹蚀过甚,故龙文出版社重印时,乃据「台湾文献丛刊」排印本影印,兹据台湾文献丛刊本为底本进行编校。
(施懿琳撰)
维基
施士洁1853年—1922年),又名施士浩光绪二年丙子恩科登科录》上海图书馆藏本作施士洁;南京图书馆藏本作施士浩
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三十一光绪二年五月十二日引见新科进士名单亦作施士浩
原名应嘉字沄舫号芸况又号哲园福建台湾人,与其父施琼芳清代台湾仅有的父子进士
父亲施琼芳,为道光廿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进士
长兄施应浚,乳名增川,学名士沅,号瞿仙,邑廪生。
咸丰五年(1855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由于生辰与宋代文人苏东坡相同,常以东坡自比,所以将诗集名称命名为「后苏龛」。
家住台南赤嵌楼畔石兰山馆,一说位于今台南市中西区民族路6巷,一说位于今台南市中西区赤嵌街15巷。
施士洁同治十年(1871年)17岁时被知县白鸾卿选拔为童生试第一名,后考试屡失意,奋发振作后,同治13年举茂才,县、府、院三试均第一,号称「小三元」。
光绪元年(1875年)参加乙亥恩科乡试,中试举人
光绪二年进京参加丙子恩科春试,中赐同进士出身三甲二名,任内阁中书
先后任职彰化白沙书院台南文书院山长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道唐景崧之聘,主讲海东书院,门生许南英汪春源均中进士丘逢甲郑鹏云文名显著。
光绪十七年唐景崧幕僚
1895年乙未割台后西渡回泉州晋江县西岑故里,曾任职厦门商政局,负责贡燕业务,宣统三年(1911年)出任同安县马巷厅厅长,民国六年(1917年)福州「闽省修志局」,民国十一年(1922年)鼓浪屿去世。
施士洁曾先后加入文学社团,在台期间参加崇正社、斐亭吟社、牡丹吟社。
西渡后参加菽庄吟社。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许南英清末 1855 — 1917
全台诗
许南英1855~1917) ,字子蕴号蕴白允白自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
台湾府人
早年成立「闻 学舍」,以教书为业,曾应广储东里林家之聘为塾师,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第,钦点主事,签分兵部车驾司加员外郎衔
后返台南,管理「圣庙乐局」事务,并参与垦土化番之职。
光绪二十年(1894)唐景崧聘,协修台湾通志》。
乙未(1895)之役,任台南「筹防局」统领,募集兵勇抗日,后知事无可为,乃将私蓄尽数散给部下后离台内渡。
初抵厦门,转向汕头、鮀浦等地,后为生计赴南洋,不顺遂,返国后入都供吏部,自请开去兵部职务,降换广东知县
其后又分任广东乡试阅卷分校佛山税关总办、徐闻阳春三水等地知县福建龙溪知事民国五年(1916)在林尔嘉(叔臧)的介绍下,到苏门答腊棉张鸿南撰写传略,后因痢疾病逝于寓所。
许南英台南时曾参与崇正社、浪吟诗社,与施士洁汪春源丘逢甲陈望曾等人唱和往来;乙未后,曾于明治四十五年(1912)大正五年(1916),两度来台。
期间与南社、瀛社、社、社、栎社等诸多诗友往返。
民国二年(1913)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建成,林尔嘉广邀诗文同好组「菽庄吟社」,许南英亦常参与盛会。
现存《窥园留草》包括「窥园诗」、「窥园词」。
诗集按时间排列,甲申以前(光绪十年,1884)之少作亦收录。
兹以1933年北京和济印书馆之原刊本为底本,参照1962年台银本编校。
人物简介
1855-1917,祖籍揭阳,出生于台湾府城(今台南市),号蕴白允白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
1890年进士,授官兵部主事,但自请回台垦土“化番”。
甲午战争期间,率众抗击日军,终因局势难挽,1895年举家迁回大陆,先在厦门小住,尔后转潮汕。
1897年吏部主事改任广东即用知事1899年受潮汕镇总兵黄和庭(金福)聃请到惠潮嘉一带辨理“清乡”事务。
先后在广东为官十数年,曾任乡试阅卷官、税关总辨、知县等。
1917年底客死印尼棉兰市。
工诗歌,辑有《窥园留草》等。
兼擅书书法,书法颇得王羲之神韵,秀丽飘逸。
所书《许春熙墓志铭》碑,为潮汕金石瑰宝。
许地山父。
维基
许南英1855年—1917年),字子蕴又字蕴白允伯号霁云又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等,福建台湾赤崁(今台南市中西区)人,清末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清琦晚清 1856 — ?
全台诗
李清琦1856~?
),字璧生号石鹤
晋江
光绪初寓居茄冬脚,遂隶籍彰化
光绪八年(1882)台湾彰化籍身份取中举人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与曾维桢黄彦鸿台湾翰林〖参考赖子清《台海诗珠》,台北赖子清自印,1982年;汪毅夫台湾近代诗人在福建》,台北:幼狮出版社,1998年
编者按:「琦」,《台海诗珠》误作「奇」。〗。
散馆后改刑部主事,复改知县
曾任福建清源书院山长
李清琦学问渊博,书法瘦劲,名重一方。
曾于友人处见洪弃生所作诗文策论,惊为「海外奇士」,曾有句赠云:「前身共作龙华客,他日愿为骥尾人」,其诗则见于洪弃生《谑蹻集》〈遇李石鹤孝廉赋赠二首〉附录,今据以移录。
(吴福助撰)
维基
李清琦1856年—?
),字壁生号石鹤福建晋江人清朝进士、官员。
明朝思想家李贽族裔。
光绪八年(1882年)福建台湾省彰化中壬午科福建乡试举人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进士,列二甲第105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次年清朝因甲午战争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李清琦户部主事叶题雁,举人汪春源罗秀惠黄宗鼎等人联合上书都察院代奏光绪帝反对割台。
散馆刑部主事,不久改任知县,但未按期到任所报到。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离开北京泉州,此后在泉州一直到逝世,曾任泉州清源书院山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日翔清末民国初 1860 — 1913
全台诗
陈日翔1860~1913),字藻耀号梧冈凤山县鼓山(今高雄市)人,为当地豪富陈福谦长子。
幼时尝至晋江就读,后返乡应童子试,入邑庠为县学附生。
光绪四年(1878)施士洁汪春源陈望曾丘逢甲许南英等人,于竹溪寺设「崇正社」,为台南诗社之滥觞。
光绪十一年(1885)中举,次年任职内阁中书,旋因改葬祖茔辞官返台。
光绪十八年(1892)台湾倡修通志,与举人德祥、恩贡生周熙清、儒学教官王春华等人共同纂修凤山县采访册》,由卢氏总其成,光绪二十年(1894)书成,约三十万言。
乙未(1895)割台,陈日翔将家产委交诸弟,孑然内渡,寓居厦门鼓浪屿
后奉朝命为清廷驻菲律宾总领事,一年后又升任驻南美秘鲁公使,辞不赴任。
1903年担任鼓浪屿会议公所首任议长。
1904年与林辂存集资十二万银元创办「华宝制瓷公司」,乃厦门第一家侨办工厂。
后返台修墓,日人待之以礼
宣统年间,授广东布政司,上任前辛亥革命爆发,陈日翔之政治生涯至此终止。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北向痛哭,遗命以清制衣冠殉。
大正二年(1913)五月二十一日卒,年五十四。
〖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4年许成章高雄市志。
艺文篇》,高雄高雄市文献委员会,1968年1月
〗 (欧纯纯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郑鹏云清末民国初 1862 — 1915
全台诗
郑鹏云1862~1915),字毓丞,一作毓臣毓宸育臣号乌虖子北园后人鹭江市隐稻香村人鲲海逸民
原籍福建永春同治四年(1865)因其父郑祥和淡水厅儒学训导,遂卜居于竹堑
曾师事潜园名儒林奕图,光绪九年(1883)取进新竹县附学生,受知于台湾巡抚提督学政唐景崧
后与丘逢甲汪春源、叶郑兰等,入海东书院,从台南进士施士洁学。
乙未(1895)割台,避乱内渡。
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返台,授佩绅章,十一月担任新竹厅嘱托,十二月东渡日本旅游。
后往厦门,经营阜源钱庄。
1901年北京肃亲王,上书条陈兴革意见,未果。
明治四十二年(1909)返台参加诗社活动,与台地文士多所唱和。
大正元年(1912)西渡厦门,转至福州主事瀛侨会馆」,1915年病殁于榕城(今福建福州)
郑鹏云新竹吟社」重要成员,亦屡受邀为「栎社」上宾,可惜无个人诗集传世。
明治三十年(1897)曾逢辰合纂新竹县志》,对保存文献颇具贡献。
曾编撰《师友风义录》,网罗闽台一百馀位诗家,五百七十馀首作品,分成内、外、附篇,为晚清闽台诗坛之重要资料,明治三十六年(1903)上海日本绛雪斋书局出版。
阮圣谟认为此书:「内编与附编多乡贤之作,吟闽台时事,咏闾里佳话;外编则感时兴作及东游纪实,均存府志别集未收之罕见史料。
」王国璠则推崇云:「藉吉光片羽之珍,存知己一言之契。
」同年又与王人骥、郑以庠等合编《送米溪先生诗文》,收录乙未割台后西渡厦门台籍士人之诗作。
〖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
〗今郑氏作品据《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风义录》、《台阳诗话》、《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广台湾诗乘》、《台湾诗钞》、《台湾诗录拾遗》等编校辑录。
杨永智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罗秀惠清末至民国 1865 — 1943
全台诗
罗秀惠1865~1943),字蔚村号蕉麓别署花花世界生
台南人,师事举人蔡国琳光绪年间取中举人
乙未之际,曾与举人汪春源等人上书谏阻割台,后避居北京
未几,返台定居安平,曾任《台澎新报》、《台湾日日新报》编辑。
明治三十二年(1899)台南师范学校成立后,应聘为教务嘱托,教授汉文、习字,明治三十五年(1902)因病辞职。
曾向日总督提出「治台十策」,并授与绅章;后以迷恋名妓王香禅之故,遭收回。
台南「南社」、「酉山吟社」社员,后亦参加台北「瀛社」,擅行草书,亦能左书。
大正四年(1915),与王香禅离异,入赘「赤嵌女史蔡碧吟家。
性喜挥霍,因家产散尽,遂以卖字为生。
大正十四年(1925)一月,由于基隆颜国年之捐助,创《台北黎华新报》社,任发行人,除刊载园艺文外,兼及小说、诗文、随笔。
昭和三年(1928)八月曾开「蕉麓千书会」任人求书,墨迹流传甚广。
昭和十年(1935)十一月以「奎社书道会」名义举办全岛书画展于台北永乐町,民国六十五年(1976)被台南市政府誉为「清代台南府城十大书家之一」。
〖参考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
罗秀惠诗不主一格,唯多艳体之作。
今罗氏作品乃据《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诗荟》、《台湾诗醇》、《台湾诗钞》、《台湾诗录》、《三六九小报》、《孔教报》、《风月报》等辑录编校。
(江宝钗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